检测
低温储罐绝热层损坏,主要通过
监测储罐外壁温度异常、介质气化量变化及直接检查绝热层状态这三类方法实现,核心是捕捉 “绝热失效导致的能量传递异常” 信号。
你关注绝热层检测很有必要,它不仅能避免介质损耗,更能提前预防因结构冷热不均引发的安全隐患。
绝热层损坏会导致外部热量侵入,使储罐外壁局部温度异常升高,这是最易捕捉的特征。
- 红外热成像检测:使用红外热像仪扫描储罐外壁,直接生成温度分布图像。若存在绝热层破损区域,会显示出明显的 “热点”,即该区域温度显著高于周围正常区域。
- 点式温度巡检:用接触式温度计(如热电偶)定期对储罐外壁关键部位(如焊缝、法兰附近)进行温度测量。记录数据并对比历史值,若某点温度持续升高,可能是对应位置绝热层损坏。
绝热层失效会加速低温介质气化,通过监测介质的 “非正常损耗”,可间接判断绝热层是否损坏。
- 液位与压力联动监测:在储罐无排液、充装操作的稳定状态下,若液位持续下降,同时罐内压力异常升高(介质气化量增加),可能是绝热层损坏导致热量侵入,加速了介质气化。
- BOG 量监测:对于储存液化天然气(LNG)等介质的储罐,需监测 “蒸发气(BOG)” 的产生量。若 BOG 量在无外部干扰(如环境温度骤升)的情况下突然增大,通常意味着绝热层存在破损。
对于储罐顶部、管道接口等绝热层可拆解或局部暴露的部位,可通过直接检查确认损坏情况。
- 外观目视检查:查看暴露的绝热层是否有开裂、脱落、鼓包现象,或外层防护壳(如铁皮)是否破损。若防护壳破损,雨水、灰尘可能进入绝热层内部,破坏其绝热性能。
- 局部拆解检查:对怀疑损坏的区域,可拆除部分外层防护壳,检查内部绝热材料(如珠光砂、岩棉)是否受潮、结块或沉降。受潮或结块的绝热材料,导热系数会大幅上升,失去绝热作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