液化石油气储罐焊接必须严格遵循国家强制性标准,核心要求围绕 “保障焊接接头强度、密封性和耐腐蚀性” 展开,从人员、材料、工艺到检验全程管控,杜绝泄漏风险。
你关注焊接要求非常关键,这是液化石油气储罐安全的核心环节,直接决定储罐能否承受介质压力和避免泄漏。
焊接操作及相关人员必须具备法定资质,确保操作合规性。
- 焊工持证:液化石油气储罐焊工必须取得《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》,且证书允许的焊接方法(如手工电弧焊、埋弧焊)、材质(如低合金钢)、接头形式(如对接接头)需与实际焊接任务完全匹配。
- 无损检测人员资质:负责焊接质量检测的人员(如射线检测 RT、超声波检测 UT),需取得相应级别的无损检测资格证书(如 Ⅱ 级及以上),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。
焊接材料(焊条、焊丝、焊剂)需与储罐母材性能匹配,且存储、使用过程需符合规范,避免材料失效影响焊接质量。
- 材料匹配:焊接材料的强度、韧性、耐腐蚀性需与储罐母材(通常为 Q345R 等低合金高强度钢)相匹配,需提供材料质量证明书,严禁使用不合格或型号不符的焊材。
- 存储与烘干:焊条、焊剂需存放在干燥、通风的专用库房,避免受潮。低氢型焊条(如 E5015)使用前必须按规定温度(通常 350-400℃)烘干,并在保温筒内(80-120℃)存放,防止药皮受潮导致焊缝产生气孔、裂纹。
焊接前需制定经评定合格的工艺方案,焊接过程严格按方案执行,控制关键参数。
- 焊接工艺评定(PQR):正式焊接前,必须通过焊接工艺评定,验证拟定的焊接工艺(如焊接电流、电压、焊接速度、预热温度)能否满足接头力学性能要求。只有评定合格的工艺,才能作为正式焊接依据(即 WPS 焊接工艺规程)。
- 接头准备与预热:焊接接头的坡口形式、尺寸需符合设计要求,坡口表面需清理干净,无油污、铁锈、水分等杂质。当母材厚度较大(如超过 20mm)或环境温度较低(如低于 0℃)时,需对焊接区域进行预热(通常 80-150℃),防止焊缝产生冷裂纹。
- 层间控制:多层多道焊时,需控制层间温度(不低于预热温度,且不高于规定上限),每焊完一道后需清理焊渣、飞溅,检查无缺陷后再焊下一道,避免层间夹杂、未熔合等问题。
焊接完成后需通过多维度检验,确保接头无影响安全的缺陷,检验项目需覆盖外观、内部质量和力学性能。
- 外观检验:所有焊缝需进行 100% 外观检查,要求焊缝表面平整、成形良好,无裂纹、气孔、夹渣、未焊透、咬边(深度≤0.5mm,长度≤10% 焊缝长度)等缺陷,焊缝尺寸需符合设计要求。
- 无损检测:
- 对接接头需进行 100% 射线检测(RT)或超声波检测(UT),检测结果需符合《承压设备无损检测》(JB/T 4730)中 Ⅱ 级及以上要求,排查内部隐藏缺陷。
- 角接接头、法兰焊缝等关键部位,需根据设计要求进行磁粉检测(MT)或渗透检测(PT),检查表面及近表面裂纹。
- 耐压试验:储罐整体焊接完成后,需进行水压试验或气密性试验。水压试验压力通常为设计压力的 1.25 倍,保压一定时间(如 30 分钟),观察无渗漏、无可见变形为合格;气密性试验压力为设计压力,用肥皂水或氦质谱检漏仪检测,确保无泄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