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压低温储罐和压力低温储罐的核心区别,在于工作压力与温度的匹配关系,这直接决定了它们的结构设计、适用介质和应用场景,本质是为了适配不同低温介质的物理特性(如沸点)。 你关注这两类储罐的区别很关键,选型时只有明确二者差异,才能确保介质储存安全且符合使用需求。 一、核心差异:工作压力与温度 这是两类储罐最根本的区别,直接由储存介质的沸点决定。 对比维度 常压低温储罐 压力低温储罐 工作压力 接近大气压(通常≤0.1MPa) 带压运行(通常 0.1MPa~4MPa,具体看介质) 工作温度 等于或略低于介质在常压下的沸点(如 LNG 沸点 – 162℃,储罐温度即维持在此区间) 高于介质常压沸点,通过压力升高 “抑制” 介质汽化(如 LPG 在 0.8MPa 压力下,温度可维持在 – 40℃以上而不大量汽化) 核心逻辑 靠 “低温” 维持介质液态,压力仅略高于大气压 靠 “压力” 维持介质液态,温度可高于介质常压沸点 二、关键差异:结构设计 为适配不同的压力和温度需求,二者在结构上有明显区别,尤其体现在绝热层和本体强度上。 绝热层设计 常压低温储罐:因需长期维持极低温度,绝热层是核心,多采用真空粉末绝热(如填充珠光砂并抽真空)或真空多层绝热,冷损失率极低,可大幅减少介质汽化损耗。 压力低温储罐:对绝热要求相对较低(因温度未达介质常压沸点,汽化量少),多采用普通绝热材料(如玻璃纤维、聚氨酯泡沫),部分小型储罐甚至仅靠厚壁保温,结构更简单。 储罐本体强度 常压低温储罐:内罐侧重 “低温韧性”(用不锈钢 304L 等),外罐仅需承受大气压和绝热层重量,材质可选普通碳钢(如 Q235B),整体壁厚较薄。 压力低温储罐:需承受较高内压,本体采用高强度低温钢(如 Q345R 低温版),壁厚远大于常压储罐,部分小型储罐甚至设计为球形(承压能力更强),无明显内、外罐分层。 三、适用场景与介质差异 两类储罐的适用场景完全不同,主要由介质的物理特性和用户需求决定。 常压低温储罐 适用介质:沸点极低且需大量储存的介质,如液化天然气(LNG,常压沸点 – 162℃)、液氮(常压沸点 – 196℃)。 应用场景:城市燃气储备站(储存 LNG 供居民使用)、大型工业气体厂(批量储存液氮、液氧),特点是储存量大、运行成本低(靠绝热保冷,无需持续增压)。 压力低温储罐 适用介质:沸点相对较高(或通过加压可提升沸点)、需移动式使用或小批量储存的介质,如液氧(加压后可在常温附近储存)、液化石油气(LPG,加压后可在 – 40℃以上稳定储存)。 应用场景:医疗急救车(小型压力液氧罐)、化工厂车间(小批量储存液氩)、液化气配送车(压力 LPG 罐),特点是体积小、可移动、无需复杂绝热系统。 四、运行与维护差异 维护重点随结构和压力特性不同而变化,直接影响日常操作成本。 常压低温储罐:维护核心是绝热层保冷效果(定期检测外壁温度,防止绝热层破损)和BOG(蒸发气)处理(需配套 BOG 回收或燃烧系统,避免压力过高)。 压力低温储罐:维护核心是压力控制(定期校验安全阀、压力表,防止超压)和密封部位检漏(阀门、法兰因承压易泄漏,需频繁检查)。